艺术家戴耘创作的大型公共艺术装置「54321」落地深圳侨城坊,作为在特定社区及⼴场下的公共艺术装置,作品的塔式结构设计及造型为⼴场带来的地标性功能需求,作品结合了太空舱外观形态所象征的科技、⾼新、数字、未来等元素,与南⼭区的场域特质契合度不⾔⽽喻。


ARTCLOUD艺术云作为这次的媒体合作伙伴邀请到了戴耘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艺术探讨,了解城市与乡村文化的艺术灵魂,了解艺术是如何真正走进公众的心中.......




戴耘

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 教授 研究生导师





成长历程




ARTCLOUD艺术云:您是什么时候开始专注于雕塑作品的创作?对雕塑感兴趣的起由是什么?


戴耘:我是1995年开始雕塑创作,早在1986年美院附中时,我很中意的油画工作室刚好不招生,而且当时我对于现当代艺术也有着比较早的认知,所以选择哪个院系对于我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上了雕塑,还是可以继续油画的创作和学习的,所以我就选择了自己不那么感兴趣的雕塑,现在想起来挺好的。因为雕塑对于物、材料的感知与介入,会比绘画的来得更直接与敏感。



ARTCLOUD艺术云:您在做雕塑创作的数年中,有没有想尝试另外一种的艺术表达方式?


戴耘:1998~1999年期间,隋建国先生在中央美院有个青年教师研究生班,我就在那里读书,隋先生留了一个极小的空间取名为通道画廊。毕业时,我就在通道画廊里做个展,所有的作品也不全是传统意义上的雕塑,也有装置类或其他作品。那时的我蛮较劲的,一定要表明自己不是雕塑家,而是在做现当代艺术相关的事情。现在反倒是无所谓了,别人愿意说我是艺术家,雕塑家或装置艺术家什么的,我都可以,重要的是作品做到了我想要的标准。



ARTCLOUD艺术云:看了您的之前一些作品,印象最深刻的几件作品中,是采用红砖作为创作的材料,您也被外界称为“砖语者”,这样的材料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戴耘:城市化的进程,很多建筑物都被拆建。每三四十年就会更新迭代,特别是70年代的房子都是红砖材料建成的,它是我们这代人的成长记忆。红砖在我看来是很粗糙的材料,因为为了降低成本,所以添加了很多的煤干粉,当我们把那个砖拆下来时,是很酥脆,很粗糙的。


还有红砖也有一个隐喻:集体记忆,不管愿不愿意在那个背景下长大,90后,00后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我从小在西安长大读书,从小面对的环境就是四方城墙,博物馆,所以对砖有着特殊的情感。



戴耘《匠心筑梦》红砖、水泥、工字钢  460×176×170cm



ARTCLOUD艺术云:您之前一直做砖相关的题材,那之后的创作风格会不会继续延续这样的风格或有其他考虑呢


戴耘:砖的符号性太强了,但其实我很早就有在做装置,没有一件作品是传统意义上的雕塑,早在2015年深圳第一届的建筑双年展上,我通过棋盘游戏的规则,记录我与这座城市所经历的一些事情,这件作品地满足了观众的参与性,用艺术家的视角来回应问题。所以我并不是特别执着于要用什么材料,而是关注的问题适合用什么材料来表达。



戴耘《生活在深圳》,灯箱喷绘,850x650x35 cm






公共艺术在中国




ARTCLOUD艺术云:您认为在当下的语境中,应该如何定义一个好的公共艺术作品?


戴耘:我们说公众艺术的公共性,它不是以艺术家个人的好恶,而是要考虑到特定空间或商业综合体里的人群等需求。在地性则是公共艺术在一个既定的环境里,需要完成某种特定的使用功能。公共艺术的参与性,则也需要根据既定的环境,不断地被修改、被讨论。基本上是这三个要素来定义,当然还有别的要素。



ARTCLOUD艺术云:在您看来,公共艺术在在地性、公共性、艺术性这三者的相互依赖中,它边界在哪里?


戴耘:公共艺术作品有委托方,在一个既定的公共空间里,将委托方的想法诉求和周边环境等几方面的需求创作出一个适合的公共艺术品。最终的成品,其实是各种需求的一种平衡。比如说不可能做一个光怪陆离的作品,放在这个侨城坊空间里就不太合适,可能在屏幕上就可以,因为要考虑不同的人群的需求,公共艺术的最终呈现形式也会被调整。



ARTCLOUD艺术云: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在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与乡村公共艺术上,乡村公共艺术的策略会有什么不同吗?


戴耘:乡村有它特定的历史文脉,农耕文明的痕迹会更浓,更鲜活,在那样的环境里,会更多地考虑到怎样把它挖掘得更深入一点,通过公共艺术的方式能不能给乡村文化艺术带来帮助与普及,虽然不一定是很完善的艺术作品,但是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日本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是由基层政府、艺术家、村民及非营利组织( NPO) 等多元主体共同协作,通过对地域价值的再发现与再创造,实现乡村活性化的艺术项目。



ARTCLOUD艺术云:在您看来,乡村的公共艺术如何在艺术家离开后,让公共艺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魅力?


戴耘:乡村的公共艺术基本上是就地取材创作,这种在地创作的作品一般不会保留太久,因为加工限制了它,所以时间不会很长,但这不会影响到它的艺术魅力。有时候,艺术家并不知道谁去看这个作品,但艺术品影响到了个人,改变了个人对农村的固有看法和感受,这也需要积累的,润物细无声吧。



ARTCLOUD艺术云: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公共艺术和商业在项目的后期进行了结合,那么侨城坊的这个项目会有那些后续的动作吗?


戴耘:将来我们会有一些公共艺术的讲座,不一定是我,可能有其他的艺术家。像这样的事情会越来越多,慢慢地形成场域。



ARTCLOUD艺术云:艺术作品的力量其实是可以包容很多东西的,比如品牌层面上的联动,带动商业产业消费上的发展,这样的方向对于公共艺术的发展会不会更好?


戴耘:我是个艺术家,在项目上力所能及的是有限的。但这样的联动,相当于引爆或吸引大家关注的核心要素,会对周边的商业多多少是有些影响的。



ARTCLOUD艺术云:现在整个国内的公共艺术正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您能否谈谈目前公共艺术的现状?


戴耘:国内有些公共艺术,只是把艺术家的作品放大放置在那个空间里,可能没那么符合整个环境空间的综合需求。



ARTCLOUD艺术云同时艺术家作为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在创作时应该保留什么,舍弃什么?


戴耘:尽量寻找那个平衡点吧,艺术家要把自己要放到第三位,这没有什么不好,这是公共艺术创作的前置条件,做公共艺术就要考虑到这个因素。



ARTCLOUD艺术云:对于现在目前有的城市的公共艺术的审美现象与抄袭问题、创新问题等,您是怎么看的?


戴耘:国内有一些公共艺术项目出现后,很多紧接着就形成了一个趋势,这样的趋势容易造成同种风格的趋同存在,这种趋同在某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共艺术品原创性的衰退,很多项目在针对空间的综合考量上,就显得不够深入。





《54321》未来之约




未来之约,《54321》项目海报



ARTCLOUD艺术云:近期您在深圳侨城坊的《54321》正式揭幕,在侨城坊这个空间里放置这样一件特别的作品,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和缘由呢?


戴耘:当时我和我的团队(无设事务所)来到这个场地进行探查,发现整个场地不是很宽阔,建筑物也是比较紧凑的,不仅要满足消防通道等使用功能,而且作品的建构也不能横向发展的,体量也不能很大,不然会与周围的建筑物相冲突对立。


整个作品是以塔式结构为主要创作思路,其次在创作过程中,恰逢中国“天问⼀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做一个类似太空舱的装置,这就了有最初的方案。我们团队也在反复拿捏修改这个尺度,使得这个装置作品在具有艺术性的同时,也有设计感和观赏性。



戴耘《54321》启动仪式



ARTCLOUD艺术云:创作这个作品的时候,您为什么会选择航空相关的元素来进行创作?


戴耘:侨城坊的位置是在南山区,南山区的整个产业还是以高科技为主,包括周围的建筑物都是玻璃的设计,所以在装置的材料选择上,使用金属结构与灰⾊亚克⼒的结合,来展现一个高科技产业的愿景,这也是我为什么想做这个作品的原因,让观众看到的第一眼首先觉得和环境特别搭调,和其他大体量的公共艺术品不一样。



戴耘《54321》启动仪式



ARTCLOUD艺术云:您希望来看这件作品的观众可以重新激活他们什么样的情感和洞察力?


戴耘:希望借由这个象征无限想象⼒的公共艺术装置,以未来者的形象创造⼀个场域,成为赋能社区⼴场⽣活的地标指引,适配侨城坊QPlex这⼀场所不同年龄、圈层的特性,让来到这⾥的年轻人、精致家庭人群、艺⽂爱好者……每⼀个个体都有逗留的理由。装置的入门处还置入了Q版冲天炮的微观雕塑,玲珑的造型充满诙谐和趣味,引发⼤众对过往童年玩趣记忆的重叠,带有⽣活痕迹的细节设置。



戴耘《54321》内部一览



ARTCLOUD艺术云:如果在 “54321”的后面可以加一个词,您会加什么样的词语?


戴耘:咱们在这碰头吧。其实这种约定是最好的回应,代表了每一个人对这个空间或场域的认可。



戴耘《54321》启动仪式



ARTCLOUD艺术云:和我们分享一件这件作品在创作背后您最印象深刻的事情吧!


戴耘:团队从一开始说想做一件“酷飒”的作品,但仅仅是“酷飒”似乎会使得作品有点冰冷,缺少了点温度,所以我用亚克力内雕的方法做了一个Q版冲天炮的微观雕塑,这是我觉得最深刻的事情,因为它既有童年的记忆也有很强的象征性。身边的朋友觉得这个作品很有科技感,又当代,又很怀旧,还能这么融洽,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因为我一开始就是这样想的。






采编、排版  |  miko

监制  |  moe

受邀采访  |  艺术家戴耘

图片提供  |  侨城坊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ABOUT



ARTCLOUD艺术云是艺术品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全球3000多个艺术家及数字艺术STUDIO。主要服务内容有艺术策展、艺术品设计配置顾问、艺术品定制采购、艺术品价值跟踪、艺术IP授权及艺术内容输出、新媒体沉浸交互装置、艺术创意研发等,同时运营有线下多座艺术展馆、iART数据系统和具有全球当代艺术影响力的 SAP国际艺术大奖。自成立以来,艺术云高速发展,目前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全新艺术生态专业平台。




艺术策展 | 艺术品设计配置顾问 | 艺术品定制采购

艺术品价值跟踪 | 艺术IP授权及艺术内容输出

新媒体沉浸交互装置 | 艺术创意研发




合作联系

/


| 微信号 |  Artcloud_yishuyun

| 邮箱 |  artcloud@artcloudsz.com

| 官方网站 |  www.artcloud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