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专访


苏葵:不同形式的作品,都能在摄影体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采编、排版  |  miko

监制  |  moe

受邀采访  | 艺术家苏葵

图片提供  |  艺术家苏葵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摄影是她探索自我意识,表达自我内在的创作方式。在她的创作中,将日常“物”陌生化,使之脱离原先大众的固有看法及语境,重新解构去定义“物”,进行现实与虚幻的对话。


2020-2021年度ARTCLOUD中国SAP艺术大奖的年度奖项榜单已全部揭晓,这次我们邀请到了年度摄影艺术奖获得者:苏葵,作为这次的采访嘉宾。





本期专访艺术家 | 苏葵

2020-2021年度ARTCLOUD中国SAP艺术大奖

年度新锐艺术家年度摄影艺术奖获得者



基于对“物”和“物文化”的兴趣,以及儿时与物对话、对其进行拆解重组的经历,她的作品均围绕“物”展开,通过陌生化手法对其进行重构,试图创建以现实为基点的非常态图像。





在现实与虚幻这两者之间进行对话是特别迷人的




Q: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摄影艺术的?


A:我是在初中的时候开始喜欢上创作的,或者说对创作逐渐有概念的。可能由于思想相较同龄人更成熟,所以那时有许多心绪与情绪需要抒发。我在尝试用文字来表达之后,转向了绘画和摄影。当然,真正进行系统创作还是在上大学后。很多摄影艺术家进行着非常前沿的探索,让我感受到了摄影的某种迷人之处以及表现形式上的巨大潜力。这些作品颠覆了我之前的观念,给予我很大的冲击,我意识到,这就是最适合我去表达和创作的方式。



《物体系-偶然性》2020 | 尺寸可变 | 艺术微喷



Q:您的摄影理念是什么?


A:在我看来,摄影是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媒介,不同的形式、风格、思想的作品,都能在摄影体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我很喜欢去创造和见证‘新事物’的诞生,摄影本身就带有现实的碎片,当我将这些现实碎片打碎、融合,形成自己的作品时,这种意义的建构会让我获得精神满足。在现实与虚幻这两者之间进行对话和碰撞是特别迷人之处,也是我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



《物体系-组合》2020 | 尺寸可变 | 艺术微喷



Q:那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平衡度和尺度,您会怎么去把握它?


A:我不会刻意为自己设限或者规定一个度。在创作时,我很少去详细思考现实与虚幻要各占多少比例,这些要看当时我创作时的心境,以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我受感性的指引。





打破常规,将司空见惯的东西陌生化




Q: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现代居住空间及其中的物?


A:我之前的作品一直都有关注“物”,只是在每个系列中侧重点和方向略有不同。对“现代居住空间与物”的关注是从2020年初开始的,主要体现在作品《物体系》中。



Q:您的《物体系》的这一系列的摄影背后是想给观众一个什么样的思考?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


A:《物体系》关注现代居住空间及其中的物。黑白的整体风格,营造出“严肃庄重”的氛围,但在这表象下,通过物的堆叠与拼接,却呈现出荒诞与反常。作品中无论是家具,还是与之相关甚至对立的物件,都被深入的解构与重构,上演了戏剧化的一幕。



《物体系-监视》2020 | 尺寸可变 | 艺术微喷



这组作品展现了我对自我意识的探索,通过 “物像”的拼接、再造、变形,我悬置了物在生活中的功能、使用价值,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不存在的,无法分类的空间。在此,我试图创建我自己的“物体系”,物的客观含义被我的主观意图覆盖,成为了我的“心理之物”。同时,通过将司空见惯的家具、物件从生活中抽离出来,“营造出了类似我们的生存空间,但又并非常态的这么一种‘新景象’”;关注“品味”、“空间划分”、“想象物与功能物”等话题,试图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超现实”以及隐匿于现实下的“张力”,探索物存在的力量与作用力,以及物、个体、社会性之间的复杂关联。这一语境里,物的制造不单是一个技术问题,它的外观、陈列不仅出于审美需求,还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学”原理,人在物上投射出种种欲望,通过赋予物某种概念,来满足与完成。而家具与其对立物的增殖、堆叠、拼接,模糊了“有用”与“无用”的边界,打破了既有的结构体系。


这些思想源于我日常中对物的观察,我忍不住去打量着物,思索着它们之于我们的意义。我对物的进化史很感兴趣,也常常思考物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和关系。

对于“物”,我始终充满了探索的热情和好奇心。



《物体系-匿名》2020 | 尺寸可变 | 艺术微喷



Q:您的摄影作品风格似乎有点区别于其他摄影艺术家的作品,这里面是不是涉及到一些后期的技术?方便与我们说说看吗?


A:我很少给“摄影”这一媒介设限,去想摄影是怎样或不是怎样表现。具体而言,我的作品中“物”的堆叠拼接就涉及到了后期的技术。我希望通过摄影图像的角度和物象的拼接再造,创作出具有仪式感与戏剧性的画面,来重构“物的空间”。



《物体系-请拉上窗帘》2020 | 尺寸可变 | 艺术微喷



Q:您说过“现代居住场域,作为私⼈空间,也集中地体现出个体性与社会性相互交织的复杂关联。”但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空间中对称、重复排列的堆叠的家具,这里面有什么隐喻吗?您现实中的家居空间是不是也给了您一些创作灵感?


A:是的,我的作品都是基于现实的延伸,因此“现实”是我的灵感来源。


我的作品中有许多重复堆叠的物,但这种重复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重复,而是重复与差异的“组合”。我希望在这种“重复与差异”的张力中,在对结构、体系的关注中去表达我对物的思考:人们如何定义物;它如何在与周遭环境的关联中被构建出身份;物在雷同与差异中的转换预示着什么,等等。



《物体系-“大饭店”》2020 | 尺寸可变 | 艺术微喷



Q:看到您在很多地方都举办过展览,这些地方的参展经历或不同的空间划分是否对您的创作也会有所影响?


A:很少。当然,也有可能这种影响不是显性的,而是比较隐蔽的,不容易察觉。



Q:对于摄影艺术的欣赏,除了作品,观众要如何去了解这位摄影师呢?


A:如果有机会,和摄影师进行交流是比较直接的方式。除此之外,互联网上或许也能搜索到摄影师的报道、访谈,可以报名参加摄影师的线上线下讲座,还可以关注摄影师在社交平台上的账号,关注摄影师的日常更新,等等…



《物体系-大容量麻将室》2020 | 尺寸可变 | 艺术微喷



Q:可以说有没有影响您比较深的摄影艺术家,印象最深的作品?


A:我欣赏蛮多的摄影艺术家,也有不少作品带给我触动。就像巴特所言的“刺点”,它们“刺痛”了我,为我带来了精神层面的冲击与振动。



Q:您觉得现在国内的摄影艺术的趋势是什么?您对摄影艺术在未来的发展怎么看?


A:会越来越多元化。


我们在保持着对外界的体验与关注的同时,也会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探寻。这种摄影带着内心感知的烙印,而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不同的,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兴趣点,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对当下生活的回应方式。那些根植于自己的体验创作的作品就会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当然,这一多元也离不开创作方式的丰富。无论是直接摄影,数码合成,截屏,运用装置,多种媒介等等,都体现出一个共性,即摄影更多的成为创作者借以表达自我的方式,而非创作的终点。



《物体系-隔离》2020 | 尺寸可变 | 艺术微喷



Q:前面您说到技术和革新,那这几年的nft技术也是非常火的一个话题,包括运用到艺术中,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A:我有注意到这个现象,也下载了一些NFT的App。在我看来,NFT技术革新了艺术作品的流通和存在方式,或许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很有意思,希望以后有时间深入的了解。



《物体系-打印》2020 | 尺寸可变 | 艺术微喷



Q:您又是如何定义自己的风格的?


A:我觉得自己的作品是蕴含着一种独特风格的。物的堆叠与拼接、重复与差异;超现实、荒诞、非常态等等都体现出作品独特的表现方式与思考角度。它根植于自我的感受和经验,有着鲜明的个人印记,难以被代替。


未来的话,我很少给自己设限。于我而言,创作就像是一条流动的河流,不管是流向何方或以何种姿态流动,只有流动是唯一的真实。



《物体系-观景台》2020 | 尺寸可变 | 艺术微喷



Q:您能保持创作激情的原动力是什么? 


A:创作是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的必需品,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这种创作的原动力就来源于这发自内心的热爱而非外界的刺激。



Q:今后有什么创作计划和打算吗?给摄影师们提一些建议好吗?


A:《物体系》是我想要长期进行的项目,之后会继续这一系列的创作。同时,也会开始新的系列。


我的建议其实很朴素:坚持;不忘初心。



《物体系-滑动》2020 | 尺寸可变 | 艺术微喷





ABOUT



ARTCLOUD艺术云是艺术品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全球3000多个艺术家及数字艺术STUDIO。主要服务内容有艺术策展、艺术品设计配置顾问、艺术品定制采购、艺术品价值跟踪、艺术IP授权及艺术内容输出、新媒体沉浸交互装置、艺术创意研发等,同时运营有线下多座艺术展馆、iART数据系统和具有全球当代艺术影响力的 SAP国际艺术大奖。自成立以来,艺术云高速发展,目前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全新艺术生态专业平台。




艺术策展 | 艺术品设计配置顾问 | 艺术品定制采购

艺术品价值跟踪 | 艺术IP授权及艺术内容输出

新媒体沉浸交互装置 | 艺术创意研发




合作联系

/


| 微信号 |  Artcloud_yishuyun

| 邮箱 |  artcloud@artcloudsz.com

| 官方网站 |  www.artcloudsz.com